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在沪上演 情动观众获赞
时间:2019-05-26 10:3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中新网上海5月25日电 (记者 高红超)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演剧目之一,由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创排的大型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25日晚在上海城市剧院上演。该剧对“太行新愚公”李保国的大爱情怀进行了真实呈现,令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河北梆子《李保国》剧照。 相春霞 摄 作为河北省唯一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剧目,同时作为入围第十六届“文华大奖”终评的38台剧目之一,《李保国》这部戏将角逐我国专业舞台艺术的政府最高奖项——“文华大奖”。 该剧以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同志为原型创排,讲述了他扎根太行山35年,让140万亩荒山披绿,10万多农民脱贫,创造28项科研成果,推广36项实用技术的故事。 河北梆子《李保国》剧照。 相春霞 摄 为什么要选用河北梆子这个剧种来塑造李保国这个人物?该剧总导演、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名誉会长黄在敏表示,李保国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耿直,这些特点决定了舞台呈现必须选用合适的剧种,“他又是河北人,河北梆子的高亢、壮美与李保国的精神和丰厚的内心世界两者之间可以形成‘共振’,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河北梆子《李保国》剧照。 相春霞 摄 《李保国》由著名剧作家孙德民担任总编剧。在创作中,为深度挖掘“李保国精神”内涵,孙德民不顾70多岁高龄的身体,带领创作团队,多次走进李保国工作、生活过的太行山区,河北农业大学等地,采访其生前同事、学生、亲人、朋友,拜访太行山里的乡亲、干部。 河北梆子《李保国》剧照。 相春霞 摄 在走访中,他们逐渐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为什么甘于奉献,甘于牺牲自己的一切来为贫苦农民服务?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到了李保国和其他英雄楷模、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历程,找到了他‘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的精神高地和人生价值坐标。”孙德民说,在李保国和妻子、儿子、学生、农民之间,他们寻找到了很有戏剧张力的关系,创作时把这些人物关系紧紧扭结在这个人物链条上,把宣传品变成艺术品,把真人真事变成艺术典型,当观众走进剧场,看到舞台上的李保国,就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动。 河北梆子《李保国》剧照。 相春霞 摄 该剧主演阵容强大。“梅花奖”获得者邱瑞德饰演李保国,“二度梅”获得者许荷英饰演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梅花奖”获得者吴桂云饰演农民老奶奶。 演出现场,掌声不时响起。当观看到“推墙”“送保国”“两碗方便面,夫妻过大年”等令人感动的情节,不少观众擦起了眼泪。 上海一位72岁的老戏迷黄志义此前并没有看过河北梆子,但这出戏让他感到非常震撼。他说,“这是一出正能量的好戏,从李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为国家的前途所干的一切真正打动了我们的心,那么多掌声就说明了一切。” 河北梆子《李保国》剧照。 相春霞 摄 邱瑞德表示,出演李保国这个角色曾让他感到压力非常大,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他甚至住到了单位。“我们在风中唱过,在雨中唱过,在雪中唱过……我们走到田间地头,走到老百姓身边。”邱瑞德说,他们每天都在感动着排,感动着演,泪水不知流了多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