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年手写1800多万字作品 揭秘作家张炜的文学世界
时间:2019-05-25 00:16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上官云)在40多年的时间里,总共创作1800多万字的作品,而且不借助电脑,完全手写,这是怎样一种体验? 这是张炜的真实创作经历。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著有《古船》《九月寓言》等多部作品。2011年,凭借10卷本小说《你在高原》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他写诗、写儿童文学作品,也研究传统文化。在他看来,真正的纯文学不会时过境迁,而必将与时俱进。 少年,对文学之路的向往 未见过张炜的人,总以为他身为作家,讲话总是文绉绉的,实际并非如此。朴实、低调是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 作家张炜。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供图 1956年,张炜出生于黄县(今龙口市),小时候随家人迁至渤海湾畔的林中,远处有一座园艺场,再远处是一个稀疏的村落。母亲要工作,父亲长年在外地,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外祖母在一起,出去玩,有时会到海边的林子里奔跑。 由于环境相对闭塞,张炜能见到的就是大自然的风景和辛苦穿行于林中的人。所幸家里有许多书,沾这个光,他读了许多文艺作品,眼界逐渐变得宽广。 在童年,他参与过“采草药”“捉鱼”等简单的活动,“学校里要上劳动课,老师就带着我们到林子里去采药。像音乐课什么的,有时候也到林子里上”。 张炜也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向往成为一名作家的。读初中时,他听说某地有一个大作家,决心去拜师。原本内向的张炜,和同学一起跑了很远的路找到这位作家,盘腿坐在炕上,认认真真聊了一回文学。 林中生活成为他之后几十年写作灵感的来源。在学校,张炜和几个爱好创作的同学发起成立文学社,出版油印刊物。也是在17岁的时候,他写出了第一部作品《木头车》,文学之路由此慢慢开启。 一个“劳动模范”般的作家 张炜是个作家,但算得上“劳动模范”。的确,在40多年的时间里,他一共创作了1800多万字的作品,平均下来,每天写1000多字,而且不借助电脑,完全手写。 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人评价张炜是中国当代创作最高产的作家之一,并不过分。他成名甚早,20多岁时即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在不到30岁时,已经写出了代表作之一《古船》,描写胶东芦青河畔洼狸镇上几个家庭40多年来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 资料图:作家张炜。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这篇小说的诞生很是费了一番功夫。为了找个安静的写作环境,他特意在招待所找了一个房间,从家里步行到这个写作专用房间,大概有不到10分钟的路程。张炜总是贴着街边走,生怕碰到熟人或乱撞的自行车,被打搅了思路。 进到房间,张炜推开窗户,洗干净手、铺好纸,然后再写。作家宋遂良回忆,写到动情的时,张炜说他两个眼睛几乎要鼓出来,笔都几乎要把纸戳破,写到“兄弟夜话“的时候像得了一场大病,“他对文学是这样一种勤恳的劳动”。 《古船》获得了成功,先是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986年长篇小说奖,还被选入《百年中国文学经典》一书。 如今,回忆起《古船》,张炜说,小说的准备、构思大概花了四年时间,那时自己刚刚27岁,肯定会有残缺和可挑剔的地方,“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对我来说很重要。也总是令我怀念年轻的时候”。 写诗歌,也写儿童文学 常年写“严肃文学”的作家,似乎很难和儿童文学作品扯上关系。但张炜打破了这个界限,近几年他出版了多部儿童题材作品,包括《狮子崖》《海边童话》等等,其中《寻找鱼王》《兔子作家》得到广泛赞誉。 在张炜看来,写架构宏大的“史诗级”作品和写一部简单易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不冲突,“儿童文学其实是整个文学的入口、基础,甚至是核心。任何一个作家把儿童文学的元素从整个创作中剥离和剔掉,可能都不会是一个优秀的作家”。 某种程度上,作家的创作需要一份好奇与纯洁,缺失了这些,作品会变得艰涩。张炜说,哪怕自己在写《古船》《你在高原》这种情节复杂的小说时,都始终抱着一种孩子般的好奇与热情,才获得了更新鲜、更质朴的认识和感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