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长城获“立体”保护 激活文物“内涵”与众共享(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甘肃长城获“立体”保护 激活文物“内涵”与众共享(2)

图为甘肃张掖市山丹县境内的明长城遗址。(资料图) 杨艳敏 摄

图为甘肃张掖市山丹县境内的明长城遗址。(资料图) 杨艳敏 摄

  加大文化旅游融合,文物“活起来”与众共享

  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要求,合理利用长城文化遗产做好旅游开放工作,甘肃积极发展敦煌汉长城、嘉峪关明长城和山丹汉、明长城的文化旅游。上世纪80年代嘉峪关长城修缮开放以来,游客众多,已经成为与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齐名的著名文化旅游品牌,仅2018年,嘉峪关文物景区就接待游客160.73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4331.34万元,同比增长11.38%。2014年6月玉门关遗址成功列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世界文化遗产,与莫高窟共同构成了敦煌旅游核心景区,近三年游客年均增长了20%。

  以长城旅游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新时期旅游业注入了文化内涵,增添了文化品位,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仇健说,甘肃加大展示宣传力度,让文物“活起来”。建成和改造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玉门关陈列中心、山丹明长城陈列馆等长城展示设施,改善重点长城段落的基础设施,实施原状展示并对公众开放。(完)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