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网络时代的表达匮乏:跳出碎片化 回归深阅(2)
时间:2019-04-10 07:4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郝振省:如果说浅阅读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深阅读就是生产的一部分。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要有理论思维,就需要有深阅读的保障与支持。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民族和国家,只有深阅读才能培养理论思维的习惯、达到理论思维的境界、形成理论思维的成果。“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深阅读既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又是我们要克服的困难。一些理论著作,虽然读起来会感到枯燥、晦涩,但会使人获得一种深层次的快乐。 张清华:浅阅读作为严肃阅读的补充是可以的,但如果占据了主导,压倒了严肃阅读,那就需要纠正了。对于网络上各种娱乐式的信息进行硬性抵制显然没有意义,但可以进行正面鼓励。比如建立在线阅读分级机制,可以设立不同界面,如艺术、文学、历史、哲学、文化、政治、心理等不同学科。在保护著作权的前提下,将高质量的读物放到网上,供不同人士挑选阅读,在达到一定阅读量之后,即可以得到一个认证,然后进入更高一级。这就类似于棋赛中的“段位”,段位越高,得到的奖励也越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可以将其作为参考,社会也可以设立各种奖励机制,以鼓励严肃阅读。这样既可以提升阅读质量,又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需求。 温儒敏:对于成年人来说,阅读本来是个人的、私密的事情。社会可以提倡读书,但很难规定和限制读什么书。成年人的阅读不必过多干预,但中小学生的阅读还是需要引导的。学生的阅读多是学习型阅读,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功课上,尤其是语文课,对阅读有许多要求。学生的阅读不完全是自由的,也有目的性,比如为了中考和高考。但如果目的性太强,读书只是瞄准考试,甚至连课外阅读也全都纳入考试体系,那就容易扼杀学生的兴趣。除了“为高考而读书”,我们要让学生保留自由阅读的空间,可以读点“闲书”,让他们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学生时代如果有读书的兴趣,又形成习惯,成年以后就会有喜爱阅读的良性生活方式。若要提倡全民阅读,最重要的是鼓励中小学生阅读,这是为他们的人生打底子,也是改进社会阅读状态比较有效的办法。 4.高水平阅读产出高水平写作,人文精神的张扬带来社会正气 光明智库:浅阅读对人们的表达和写作习惯会有什么影响?如何通过阅读提升基础写作能力? 郝振省:浅阅读多数是碎片化、即时性的,相应地,浅阅读的文本也比较简单,有时甚至完全用标点、表情包取代了丰富的概念和情感。一些网络语言的逻辑并不合乎通常的表达习惯,会对人们的日常写作造成影响;一些学术文章的学术味儿有所削弱,还有一些人为了迎合浅阅读的口味,把严肃的内容进行庸俗化改写,使其失去了原本的面貌和意味。深度的阅读和思考是创造性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长时间的深度阅读,对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进行深入分析、解剖,才会得到有启发性的结论。 张清华:语言的发展史表明,一种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词语、新句式的出现,不一定都是坏事。但是现在确实存在着各种不合规范的说法和用法,一些本不规范的表达在年轻人那里反而时尚化了。当然,我并不觉得人为地加以禁止和匡正就一定好,但是我们的社会倡导什么、推崇什么是很重要的事。如果我们在严肃文化方面不认真投入,那么娱乐化和轻飘飘的浅阅读便是不可避免的。 高水平的阅读会产出高水平的写作,人文精神的张扬会带来全社会的正气,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努力强化正面的引导。 你读的最厚一本书,不会是《5年高考3年模拟》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