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名片到立体化产业生态 泛戏剧背后的思考
时间:2019-05-20 17:06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5月10日,中国首个“泛戏剧”产业论坛在江西省抚州市顺利闭幕。自2015年起, 论坛举办城市——抚州就开始围绕重点产业,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并在2018短短三年间成为文化和旅游部认可的文旅深度融合城市。成绩的取得与城市先天自然、文化等方面资源优势是分不开的,而抚州在关注产业要素和资源网络构建之外,所积累的体系化优势,正一步步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本次“大势所趋 戏出抚州——2019中国 抚州第一届泛戏剧产业论坛”正是抚州市文旅发展战略进一步明晰的标志。有关论坛提出的全新发展理念——打造“抚州模式”的“泛戏剧”产业路径,产业方代表柳雨佳(艾牧嘉禾运营规划事务所执行董事)作为这一理念的推动者,分享了背后的深度思考。 新经济环境下的“资源型城市困境” 曾经,资源型城市指以自然资源为主导,经济结构单一、就业结构单一的城市。在新经济环境下,不少城市出现了新动能增长乏力的问题,犹如“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时的困境一般。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指导方针下,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也进一步加深。在这一过程中,诞生出旅游演艺、主题公园、文旅小镇等,一批具有标志性的产品和发展模式。而随着“文化深度游”需求的不断增长,过去的一些产品的吸引力正逐步下降。 产业方代表柳雨佳 分享“钢峰”产业转型经验 对此,柳雨佳表示,任何内容产品,包括文旅项目,综合对比来看,犹如一部电影,其生命周期好似产品,而不及产业影响深远。文化旅游发展脱离产业基础,项目将难免陷入产品的生命周期困境。在以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上,政府需要思考城市的核心文化和核心产业是什么?这种核心文化与未来产业发展间的关系如何进行匹配?在完成这样一条依托核心文化的产业发展主轴之后,再来审视“三新”发展则会更加事半功倍,而业者根据这条发展脉络,推进相关的产业、产品落地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基于发展共识出发的产业化发展战略 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曾巩,著名词人晏殊、晏几道父子,哲学家陆九渊,戏剧家汤显祖等都出生在抚州,并浓墨重彩地走入了中国历史。“才子之乡”抚州在成为文化和旅游部肯定的“融合案例”后,如何走好下一步成为了关键性问题。从产业规划的专业角度看,柳雨佳表示,毫无疑问,抚州有很多优质资源,无论是过去的文化遗产或是现在的文旅产品,但首先要完成顶层设计,然后才是支撑落地的具体方式。 近年来,抚州以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戏曲之都”为契机,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汤显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活动,并积极探索地方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路径,围绕戏剧谋发展成为一种共识。柳雨佳补充到,“宁穿破不穿错”背后反映出的不仅是一种严谨的做事态度,还暴露出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服装、道具、剧本的制作和研发,后台人员培训等等,恰巧是目前我国戏剧产业链中较为欠缺的。 “泛戏剧”语境下的抚州产业发展模式 关于“泛”戏剧的产业化发展边界上,柳雨佳进行了举例说明,谭维维精准捕捉当下市场需求,运用现代方式,对华阴老腔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没有脱离本质的前提下,使华阴老腔重新焕发活力,并成为一个市场热点。除内容本身,“泛戏剧”还关注如何通过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唤起市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使其与当代文化紧密连接起来,进而延长它的生命力。只有具备了生命力,传统文化才有传承的可能。 从《临川四梦》出发,抚州逐步向戏剧产业的纵深发展,而在推动戏剧产业发展战略的落地过程中,还要思考传统戏剧资源的活化和应用方式。柳雨佳表示,“传”一定是“泛戏剧”的根本,而“承”一定与需求端紧密连接,而这过程中的发展空间也是抚州的产业化空间。戏剧是当代青年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的一种直观途径,对关键性元素进行提炼,通过多种载体进行展示,使产品融入生活走向市场,进而感召每一个人,通过创新性发展,打通创新、产业及经济传导间的通路,将是未来“泛戏剧”产业与“抚州模式”的关注重点。 继往开来的双向发展 抚州被誉为“戏曲之都”,除期望通过本次论坛和之后的一系列产业化举措,将这个城市主题进行活化外,还期望能够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在这一过程中,艾牧嘉禾运营规划事务所,除帮助抚州围绕前期产业发展积累与在地资源特性,理清了“一主三新”的发展思路,完善了“泛戏剧”产业与“抚州模式”的发展理念外,还促成了灯彩集团与抚州的合作,并规划了一系列产业发展举措。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英两名校深化合作 “南开
- 下一篇:网络文学IP题材多元化:女性视角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