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救死扶伤不容“潜规则”横行(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医疗中心 >

中国纪检监察报:救死扶伤不容“潜规则”横行(2)

  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改善医疗环境,增加职工收入,对科室采取与经济考核挂钩的经营方式,将医生的收入与医院药品挂钩。在这种“以药养医”的背景下,少数医务人员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采用了开大处方、滥检查、开贵重药等不正常手段,方式也更为隐蔽。

  不少专家分析认为,医疗系统内的贪腐,除个人自身的原因外,也是制度上存在漏洞所致,是权力缺乏监督与制衡而产生的恶果。

  “医生的职业十分高尚,这就要求医生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把病人当做摇钱树,接受贿赂就等于变相把病人当做摇钱树,这是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范永茂表示,单纯从道德自律的角度来约束,无法真正杜绝腐败,要从制度上建章立制,有法可依,让医生和医药公司都知道有红色的底线,黑色的利益链条必将被斩断。

  标本兼治正风纪

  整治医疗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亟须对症下药,彻底铲除腐败问题滋生的土壤。

  “后方战场”上,要有行之有效的外部保障,减少“黑手”从患者身上攫取利润的犯罪冲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推出了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等“大礼包”。

  “正面战场”上,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强力正风反腐,打破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作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纪检监察机构,我们将进一步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擦亮监督‘探头’,督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行业监管责任。一方面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切实加强政策顶层设计,从体制机制制度上清除行风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另一方面,切实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疗卫生领域‘微腐败’问题查处力度,坚决刹住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歪风邪气,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马奔表示。

  为整肃医药购销领域的顽症痼疾,天津市从加强医药代表管理、规范临床用药、设立举报专线等10个方面入手,狠刹医药卫生领域腐败行为,有效遏制医药领域“回扣”“红包”等问题。

  上海市纪委监委主动作为,按照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的要求,加强对医疗卫生系统内从事管理人员的监督,一方面对涉及收受医药企业贿赂的相关办医主体负责人、涉事医院负责人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等,一律依纪依法严肃处理,一方面督促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医疗卫生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相关违纪违法行为,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上海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监察体制改革以后,必须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加强对行使公权力者的监督,做到对医疗领域腐败‘零容忍’。”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郑进锡说,要突出重点,着力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秩序,严查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工程建设招标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强力震慑;同时,对因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严肃追究监管部门和单位领导的责任。

  “加强医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服务质量、道德水平是当务之急。”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斯彬认为,要探索建立医疗卫生领域廉政准入机制,对有行贿记录的医药代理及时录入行贿犯罪档案,通过完善行贿档案查询制度,最大限度地增加医药代表的违法成本和风险,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医疗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发生。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为此,各级各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医疗体制机制,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医院内部民主监督、政府部门审计监管、人民群众投诉等多方合力,让医疗腐败“后继无人”,从根本上遏制医疗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本报记者 李云舒 通讯员 佘子艺 陈伟鹏)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