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记忆:第一首正式发表作品为《长征》(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毛泽东诗词记忆:第一首正式发表作品为《长征》(2)

  《诗刊》同仁接下来就是翘首期盼,一日三秋。因为1月份的创刊号就要发排了,可年底还没有毛主席的回音。终于,新年元旦刚过,值班主编徐迟便接到了毛主席秘书田家英的电话,告知说,给主席的信收到了,并且同意发表他的诗词,问何时发稿。元月12日,编辑部又接到电话,说中央有重要信件要负责人等候接收。不一会儿,中国文联总收发室电告中央急件送到,正在等候的刘钦贤跑去取回,徐迟开封,露出了毛主席的一封亲笔信和18首诗词,除了修订了那8首,又加上了不同时期的10首,让大家喜出望外。更让大家如获至宝的是毛主席的亲笔信。信曰:

  克家同志和各位同志:

  恵书早已收到,迟复为歉!遵嘱将记得起来的旧体诗词,连同你们寄来的八首,一共十八首,抄寄如另纸,请加审处。

  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既然你们认为可以刊载,又可以为已经传抄的几首改正错字,那末,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诗刊》出版,很好,祝它成长发展。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些话仅供你们参考。

  同志的敬礼!

毛泽东诗词记忆:第一首正式发表作品为《长征》

毛泽东1957年1月给《诗刊》编辑部的复信,刊于《诗刊》创刊号

毛泽东诗词记忆:第一首正式发表作品为《长征》

毛泽东1957年1月给《诗刊》编辑部的复信,刊于《诗刊》创刊号

  

  元月14日,毛泽东又邀约臧克家和袁水拍等人到中南海颐年堂谈诗,他明确表达了对新诗现状的不满意以及希望,认为新诗太散漫,记不住;应该精练、整齐,押大体相同的韵;出路在于民歌、古典诗词基础上的结合,言谈中明确表露了对古典诗词的偏好……涉猎甚广,思考匪浅,以至于臧、袁二位大诗人颇为讶异甚至难以应对。但当臧克家反映《诗刊》创刊号因纸张紧张只能印一万份的困难时,毛泽东爽快地当场答应加印到五万份。

  《诗刊》创刊号集中推出的18首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冈山》《如梦令·元旦》《清平乐·会昌》《菩萨蛮·大柏地》《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雪》《七律·赠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立刻以诗史合一的史诗品格、天风海浪般的磅礴气势、光昌流丽的华美文辞以及瑰丽奇谲的浪漫想象,征服了无数读者。创刊号一经面世便形成了群众排队争购、一本难求的火爆场面。加之随后郭沫若、张光年、臧克家等人的赏析解读文章的助力,毛泽东诗词第一次掀起了全国性的热潮。

毛泽东诗词记忆:第一首正式发表作品为《长征》

20世纪60年代,邮电部发行的《毛主席诗词》邮票,选用了毛泽东诗词手迹

  

  客观地说,这是《诗刊》的一件大事,是新中国诗歌界、文学界乃至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毛泽东创作生涯中的一件大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亲自审定并公开发表自己的诗词。而且这时候,毛泽东的领袖声望正如日中天,享誉世界。当此之际,隆重推出这一批诗词意味着什么,将要产生何种影响,毛泽东应该心中有数。它甚至可能成为一种导向,变成一种风尚。但恰恰又是这一点似乎与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化建设方向不甚合拍。正是顾念于此,毛泽东才专门给臧克家等人写信,特别指出“青年不宜”,预先泼了泼冷水。但这只说出了一半意思,更深层的另一半意思,此后不久,他亲口对时仼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的梅白说出来了,他说:“那(给臧的信——引者注)是针对当时的青少年说的,旧体诗词有许多讲究,音韵、格律,很不易学,又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如新诗那样自由。但另一方面,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不仅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像你们这样的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改造,要发展,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参见梅白《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载《春秋》1988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