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新作《人生海海》“回归故乡”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麦家新作《人生海海》“回归故乡”

  麦家新作《人生海海》“回归故乡”

  “敢死不是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暌别文坛八年的麦家,带着《人生海海》“杀”回来了。这次,回来的不是那个擅长风云诡谲谍战故事的麦家,而是那个想要回到童年、回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密码的麦家。 八年,麦家去哪儿了

  说起麦家就会想到谍战小说,说起谍战小说想起的头一个作家还是麦家。《解密》《暗算》《风声》《风语》《刀尖》等作品及其衍生的影视剧,普罗大众耳熟能详。

 

  在当代文学史的视野下,麦家是少有的集合通俗畅销与文学性、思想性的作家。“麦家独树一帜的写作,为恢复小说的写作难度和专业精神、理解灵魂不可思议的力量敞开了广阔的空间。”2007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致以麦家这样的颁奖词。2008年,凭借《暗算》,麦家荣膺第七届茅盾文奖。

  麦家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译为30多种语言。其中,《解密》《暗算》入选“企鹅经典”文库;2014年《解密》被英国《经济学人》评为“全球年度十佳小说”,2015年在美上市24小时即创造中国文学作品排名最好成绩;英国亚马逊综合排名385位;美国亚马逊综合排名473位,列世界文学图书榜22位,排名一度冲进美国亚马逊图书总榜前20名,列世界文学图书榜第1名。此前,中文作品在美、英亚马逊图书综合排名极少进入前一万名,大部分中国作家排名都在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名之外。

  茅盾文学奖授奖辞是这样评价麦家和他的作品的:“麦家的写作对于当代中国文坛来说,无疑具有独特性……麦家的小说有着奇异的想象力,构思独特精巧,诡异多变。他的文字有力而简洁,仿若一种被痛楚浸满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无限宽广的世界。他的书写,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

  然而《解密》之后,在47岁到55岁的“当打之年”,他居然“停更”了。麦家去哪儿了?读者和文坛都在焦灼地等待。

  直到前不久,他拿出了这部难产之作——《人生海海》。麦家说:“新作从2014年写到现在,是一个长时间的守望,也是一次脚踩大地翱翔天空的美妙历程。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

  人生海海的人生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方言,形容人生像海一样复杂多变,起落浮沉。但,“潮起潮落都是人生的历练,每个人都跑不掉的”。人生海海的,也包括麦家本人。

  出生于1964年的他,爷爷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父亲是“右派”和反革命分子,几顶“黑帽子”下的麦家,童年里,在外,没有朋友;在家,父亲脾气火爆常常打他,父子关系一直很是紧张。正因为童年的不幸经历,麦家一直抗拒回家乡。

  1981年,麦家考入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毕业后被分到某情报机构工作,为他日后创作《解密》《暗算》等谍战文学提供了帮助。从军的17年,他辗转了六个省市,故乡似乎再也回不去。

  在茅盾文学奖答谢词中,麦家这样说:“28年前,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我走进了一个极其不寻常的地方,那是一座秘密的军营。我在那里有幸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他们是人中精灵,他们的智慧可以炼成金,他们罕见迷人的才华和胆识本来可以让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由于从事了特殊的职业,他们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是我们永远的秘密……我知道,时代确实变了,但我相信他们没有变。他们不会变。他们不能变。他们依然是从前,依然是无名无利,却无私无畏。我为他们感动,也为他们心酸。就这样,我以魔术的方式再现了他们,这也是我们唯一能了解他们的方式——因为他们的真实,是不能书写的。”

  转业地方后,他在成都电视台工作。然而他的写作也不是那么顺利。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写了11年,被17次退稿。此后,麦家的谍战小说创作渐入佳境,《暗算》《风声》等作品陆续问世。2012年,他的三部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全部热播。麦家红了。

  然而同年9月,和他一生“不和解”的父亲去世。自此以后,麦家只发表过一篇关于他和父亲的文字,写尽痛苦、遗憾。在空白的8年,人们猜测,他可能是被父亲去世的悲痛击垮了。

  回到故乡

  麦家说,这8年自己并没有偷懒,为了“回到故乡”,他拼尽全力。人生海海,“既然每个人都跑不掉逃不开,那不如去爱上生活。”作为麦家“故乡三部曲”之一,《人生海海》与他以往的作品不同,这次的故事脱离了谍战题材,背景设置在他的故乡。麦家称这是与故乡、与童年的和解。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