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在滇检(2)
时间:2019-04-09 09:55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老城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改造难度大,雨季存在溢流污染风险,部分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还不完善;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特别是部分区域以花卉蔬菜种植为主,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农业面源污染较大。”吴涛坦言,城镇及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还有差距。 对于昆明市遇到的难题,执法检查组成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玉溪市在城市管网建设方面的工作,得到了执法检查组的认可。执法检查组在检查玉溪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时发现,这里收集到的污水黑臭现象比较明显,“这恰恰说明玉溪铺设的管道比较好,‘跑冒滴漏’比较少,所以才能以这种黑臭形态到达处理厂”。 “玉溪市被列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我们抓住这次机遇,加快推进市政管网改造,三年新建改造排水管网达89公里。”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董晓娟介绍说。 丁仲礼指出,要抓好城镇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加快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对于存在“跑冒滴漏”现象的管网进行筛查和维护,加快补齐配套基础设施短板。 对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执法检查组成员同样给出了建议。 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副总工程师杨晓雪建议,可以采取指导农户精准施肥、施药等措施,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长期从事水污染防治工作,在治理河道水污染方面,他给云南介绍了一个法宝——狐尾藻。 “云南磷矿较多,农民种植庄稼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了水中的氮、磷含量较高。而狐尾藻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来生长,还能往水中补充氧气,对于净化水质有着很好的效果。而且,狐尾藻还可以被用作饲料。这种生态治污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提升水环境质量。”吴金水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