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广告惹争议 协会发文叫停为何还引来舆论质(2)
时间:2019-04-09 04:4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湖南一些电视媒体人也对《法制日报》记者称,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行业协会突然一刀切地叫停槟榔广告,对媒体而言其实也是巨大损失。如今电视媒体的广告逐年下滑,槟榔广告全面叫停让他们完成今年任务的压力明显加大了。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协会叫停通知下发后,各媒体上的槟榔广告明显减少。 4月6日,《法制日报》记者驱车从邵阳赶往长沙,在沿途高速公路的广告牌上,没有看到一个槟榔广告。而此前在高速公路旁边,各种槟榔广告不时会跃入眼帘,特别醒目。 4月7日,记者在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都市等多个频道及其网站,也没有看到槟榔广告。而此前,湖南卫视的一些栏目冠名,甚至新闻联播的报时广告,都是槟榔广告。 管理滞后产业发展 行业标准不能缺位 “槟榔广告本身没有错。存在争议和问题的,其实是槟榔行业本身的一些问题。”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纷纷告诉记者,近年来,围绕槟榔行业的是非,各方一直存在激烈争议,缺乏权威的第三方声音。 一方面,是源源不断的槟榔致癌致病的质疑和声讨: 今年2月,一篇题为《千亿“软性毒品”槟榔,和正在上瘾的6000万中国人》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文中将槟榔描述为“软性毒品”,指其“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篇文章引起网友对槟榔危害口腔健康的热议。 也是在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 去年4月14日,湖南湘雅医院官网发布了一条消息:“在口腔颌面外科46病室,现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 2014年,湖南省口腔医学会会长、中南大学口腔癌前病变研究所所长翦新春发表论文《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称:“咀嚼槟榔可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以下简称OSF),OSF是一种癌前病变,经过长期的慢性病理过程可恶变为口腔癌。” 另一方面,则是槟榔产业快速、迅猛发展的一路凯歌: 2017年8月,槟榔产业主阵地湘潭出台了《湘潭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槟榔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打造中国槟榔文化名城,做大做强槟榔产业,确保槟榔产业销售收入3年后实现300亿元,5年后实现500亿元的目标。 湖南口味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官网则介绍,其创始于2000年,是以加工生产槟榔为主体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产品为“口味王”等食用青果槟榔与“和成天下”食用青果精制槟榔,年度纳税过亿元,10年间纳税额增长了60多倍。 此外,有业内人士对媒体透露,近20年来,湖南省槟榔产业不断扩大,目前已有30万名产业工人,形成了包括加工、物流、仓储、营销等环节的全产业链。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院长边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次湖南槟榔行业协会出台相关措施,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这种对行业的自律我们是欢迎的。但并不希望这是在一个敏感时期的缓兵之计,这个行为能不能持久,有没有效果,需要经过长时间考验,但长治久安还是需要立法。” 继去年向两会提交关于槟榔立法的建议后,边专称,他今年再次将此建议丰富后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引起了许多代表的共鸣,得到很多联合签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丁小兵也明确建议,企业在槟榔包装上添加标识,提醒消费者食用槟榔会有致癌风险。 马贤兴认为,湖南槟榔食品行业协会叫停槟榔广告的做法值得称道,但各级政府及市场监管、新闻舆论传播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对槟榔生产、销售加强引导和监管,对广告宣传严加查处,而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失察失职。 上述湘潭槟榔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也有点委屈,他对《法制日报》记者称,广告长期全面停放,无论是槟榔销售、品牌宣传,还是媒体收入,都将受影响。目前,无论是湖南省还是国家层面,都还没有制定槟榔行业标准。对于槟榔行业的认识和管理,也明显有些滞后,难以满足整个行业迅猛发展的需求。他同时呼吁,鉴于槟榔行业在拉动经济、增加税收、提供就业等方面的实际作用,有关方面对此应高度重视,尽快升级、优化相关的制度规章,促进整个行业长远、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小企业迎来专属“大礼包”
- 下一篇:青岛烟台消防收到爱心包裹 致敬“最美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