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青藏高原16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活(2)
时间:2019-05-06 13:5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丹尼索瓦洞的丹尼索瓦人曾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2008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的丹尼索瓦洞,人们发现了一个小女孩的指骨化石,并从中成功提取了DNA。根据DNA检测结果,她属于一个全新的人类种群——丹尼索瓦人。这一发现意味着人类近期族谱至少有3个截然不同的成员,分别是现代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该研究被《科学》杂志评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在丹尼索瓦洞中,科学家陆续获得了很多发现。但在丹尼索瓦洞之外,人们此前并没有明确发现过丹尼索瓦人。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均已灭绝。现有研究表明,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有过基因交流。而且,丹尼索瓦人对现代人的DNA也有贡献,人们在现代低海拔地区东亚人口中和青藏高原藏族人中都发现了丹尼索瓦人的基因贡献。目前,丹尼瓦索人DNA占比最高的人群位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一带。 科学家们推测,丹尼索瓦人虽然此前只在俄罗斯发现,但其主要活动范围可能在中国。由于丹尼索瓦人化石发现的少,而且很破碎,所以无法与中国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进行形态对比。而中国化石也很少保存有古DNA,所以,在这一新研究发表之前,没有证据来证实以上推测。 而现在,这块缺失的拼图终于合上了。 深入高原的古人类进化史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资源稀缺,环境恶劣,对人类生存构成严峻挑战,被称作“地球第三极”。“对比研究显示,藏族人群有一部分非常小的基因来自丹尼索瓦人。”夏欢介绍,现今的夏尔巴人、藏族人和邻近种群都携带了有助于他们在青藏高原这一高寒缺氧地区生存的遗传变异,而这种遗传变异可能源自丹尼索瓦人。 过去,人们一直不解的是:丹尼索瓦人为何产生了对高海拔、低氧环境的这种遗传适应?毕竟,此前有关丹尼索瓦人的化石证据一直局限于海拔只有700米的丹尼索瓦洞。而现在,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丹尼索瓦人的发现,解开了这个谜题。 “夏河人”的下颌骨化石被部分包裹在碳酸盐结核中。研究者表示,它可能属于13岁至18岁之间的青少年,其性别目前仍无法判断,其年代与目前所知的丹尼索瓦洞中最古老的丹尼索瓦人化石相近。而且,其部分特征(如牙齿)与过往描述的丹尼索瓦人化石类似。 “丹尼索瓦洞的最新测年结果显示,丹尼索瓦人在该洞生活时间距今约为20万年到5.5万年,而夏河的丹尼索瓦人测定的最小年龄为距今16万年前,两者年代相近,很难说在哪里出现得更早。”张东菊说,古DNA保存对环境要求比较高,西伯利亚寒冷气候可能有利于丹尼索瓦人DNA的保存。而丹尼索瓦人古蛋白质在夏河人化石中成功保存,应该也与青藏高原相对较冷的环境有直接关系。“东亚发现过很多人类化石,但很少能保存DNA,也就很难确定其是否是丹尼索瓦人。” “在甘肃夏河的发现表明,丹尼索瓦人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时间远远早于现代人。”张东菊说,古人类占据了处于中更新世的青藏高原并取得了成功,早在现代智人到来之前,他们就适应了高海拔低氧环境。夏河丹尼索瓦人提供了这些古人类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深入青藏高原的进化历史证据。 最后,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表示:“我们的分析为更好理解东亚中更新世人类的演化铺平了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河南永城出土一完好清代石碑 距今已353年(组图)
- 下一篇:译不完的《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