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屏时代,如何享受阅读之美(2)
时间:2019-05-05 10:3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在政策持续引导和推动下,我国网络文学创作开始出现积极趋向,创作主题涵盖改革历程、社会热点、生活变迁、文化传承、职业生涯、个人奋斗等多个方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网络文学的发展是我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的一个缩影。《2018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到254.5亿元,同比增长19.6%;愿意付费阅读的读者占比也从2016年的60.3%增加到66.4%,其中有68.7%的付费用户愿意付费区间在20元以上。 “但实际上,读者只要买到了一本满意的电子书,他的实际付费就会明显高于20元的付费意愿,人均实际付费在33元到41元之间。”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说。 专家分析,用户付费意愿的提升,意味着我国数字阅读产业的前景会继续向好。未来,我国数字阅读产业发展重点将放在全民阅读、新兴出版、媒体融合等方面。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数字阅读产业将会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新的机遇,为数字阅读产业注入新活力。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认为,图文、音频、视频以及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使阅读变得更立体,数字阅读行业将会更好地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未来,数字阅读的空间和场景会得到极大拓展。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5G商用步伐的加快,以及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屏、多端的万物互联将会让“屏幕”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数字阅读的服务和体验会进一步提升,各类用户规模将持续攀升,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推动我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3.“深”“浅”之争—— 优质内容才是追求 【故事】 这几天,网友“月明”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状态:书卷多情似故人。虽然在手机上读过很多短文,但感觉什么也没有沉淀下来,转眼就忘记了,果然还是对深度阅读有种特别的情结。想去寻找一些慢读物,像喝茶一样,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坐下来慢慢品读,顺便回味一番生活的甘苦。 在北京一家科技型企业上班的王珊珊告诉记者,她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喜欢用手机看电子书或听书,有的人一周的阅读时长多达几十个小时。“虽然我也喜欢数字阅读,但总觉得太浅、太碎片化,有时甚至会有一种空虚感,而且如果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看,眼睛也会很疲劳。”她说。 像王珊珊一样,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困惑。专家认为,数字阅读在给读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出现碎片化、实用化、娱乐化的倾向,让人趋向“读图”“读视频”,迈进一个“浅阅读”时代。在手机面前,阅读容易被简化成“刷”,长此以往,阅读的初衷和乐趣也会渐行渐远。 有调查也显示,我国成年国民网上活动行为中,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虽然数字技术会促进碎片化阅读的发展,但阅读的“深”与“浅”更多还是取决于阅读的内容。身处“读屏时代”,很多人依然在坚持着深度阅读,即使是阅读电子书,也会对一些经典作品更加偏爱。阅读介质会变,但无论是看纸质书,还是进行数字阅读,丰富多样的优质内容始终是人们的追求。 那么,如何摆脱“浅阅读”之困?专家建议,一方面,数字阅读相关企业要补齐优质供给的短板,努力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数字阅读产品,让用户拥有更多深度阅读的机会和选择;另一方面,用户要结合自身需求和兴趣,注重“深”“浅”搭配,不宜有所偏废,并擦亮眼睛,自觉抵制低俗、劣质内容。 “高质量的数字阅读有赖于优质出版内容和先进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新技术新媒体部副部长林峰说,要用自身的优质内容衍生出更多的优秀产品,以吸引更多用户。 冯士新指出,我们要深入研究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不断探索数字阅读发展新路径,不断推动数字阅读产业提质增效。要强化效果导向,把握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的传播方式,加强对数字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应用,构建社交化传播、精准化推送的体系,有效满足全媒体时代用户的需求。研究完善促进全民阅读的数字阅读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数字阅读条件,推动优质阅读内容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有效提升数字阅读的公共服务能力。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05日 05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