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不是“万能贴” 提醒这样几类人不宜使用
2019-08-01 08:01 来源:百度新闻

  三伏贴不是“万能贴” “跟贴”需谨慎

资料图:贴“三伏贴”。/p中新社发 刘震 摄

资料图:贴“三伏贴”。中新社发 刘震 摄

  近几年,中医“冬病夏治”的观念可谓深入人心。每到入伏,各大中医院中医科前贴三伏贴的人们都会排起长队,场面甚是火爆。

  然而,与火爆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隔一段时间,三伏贴有反作用的报道就会见诸报端。近日就有媒体报道,江西省儿童医院在提供三伏贴敷贴服务中,部分儿童出现皮肤瘙痒、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应。经调查,江西省儿童医院此次部分儿童敷贴后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三伏贴辅料配制欠合理。三伏贴的治病机理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反作用,哪些人群更适合贴三伏贴呢?

  历史悠久,并非“千人一贴”

  记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三伏贴主要来自清代《张氏医通》记载的发泡疗法,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药为主,按不同比例调配而成,分别在头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将药膏贴于后背大椎、肺俞、天突、膻中、脾俞等穴位,以达到提升阳气、防治疾病的目的。

  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周仲瑜表示,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们气血畅达,药物更易深达脏腑。冬病夏治不仅临床疗效佳,也有理论依据。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对阳虚者用助阳药,以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的作用,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中医理论指导下内病外治的独特治疗方法,有艾灸、穴位贴敷、埋线疗法、脱敏治疗、刮痧法、熏洗法等,三伏贴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周仲瑜说,医生会根据病人症状,结合舌苔、脉象,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选择相应穴位。

  谈起三伏贴的渊源,周仲瑜表示,上世纪60年代,湖北省中医院老中医唐永济献出祖传秘方,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两种冬病采取药膏敷贴方法治疗,把祖国传统医学的“冬病夏治”与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结合。来年冬季,大多数接受治疗者发病症状明显减轻。“冬病夏治”自此被广为传播。“这是迄今我们了解到的全省乃至全国最早的冬病夏治。”周仲瑜说。

  揭开包装、找准穴位……当前,三伏贴就像使用创可贴一样方便。殊不知,其制作过程远非这么简单。“三伏贴的制作有严格的要求。”湖北省中医院药事部副主任严劲松说。

  首先,处方经过中医辨证论治指导,儿科、针灸科、耳鼻喉科、肺病科、风湿科等会根据自己科室的病种开出处方,并不是“千人一贴”;其次,三伏贴药物的用法也有严格讲究,哪些需要炮制有严格限制。“拿白芥子来说,作为一味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它的含量就有严格的比例要求。更重要的是,辅料的使用也很有讲究,多用嫩姜汁作辅料,有时也会加蜂蜜进行调和。”严劲松强调。再次,从加工工艺上来说,药物加工得越细密,对皮肤的刺激性越小。并且还要严格把握用料的洁净度,药粉的微生物含量等,否则出现发泡现象时就易发生感染。最后,要根据各地气候调整处方,比如北京、广东、湖北等地的气候就存在较大差异。

  或有不良反应,需到正规医院敷贴

  “三伏贴不仅没有效,反而是有害的。”生活中,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

  事实上,不只是民众,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医药业内人士也表示,大热天在医院里聚集大量的人,是很容易被传染上疾病的,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小孩风险更大。而且,三伏贴使用的有些中药具有刺激性,很容易导致一些人过敏。

  对此,周仲瑜表示,出现三伏贴起反作用的报道,原因有很多。首先,贴三伏贴是一种医疗行为,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开展的。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其有严格的药物配比、穴位及适应症的选择。因此,要看敷贴的地点和使用的药物等,这个锅不应让三伏贴背。

  “在正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冬病夏治是有作用的,没有副作用,但有可能发生起泡等不良反应。”周仲瑜说。

  专家解释,穴位敷贴疗法的疗效主要由药物的透皮吸收和经络的刺激作用激发。实际操作中,采用一些手段是可以兼顾治疗效应与皮肤反应的。具体来讲,敷贴治疗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敷贴2—4小时即可,有些患者觉得贴的时间越长越好,24小时还不撤换,肯定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皮肤反应;再就是针对皮肤敏感的成人患者和儿童,可以采用“油膏”制剂,在不更换药物的前提下选取刺激性比较小的介质,从而既保证疗效,又减少皮肤刺激。